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日本帝國圈內人群移動專題
Seminar on migration and diaspora in the Japanese empire 
開課學期
111-1 
授課對象
文學院  歷史學研究所  
授課教師
顏杏如 
課號
Hist7245 
課程識別碼
123 M7540 
班次
 
學分
3.0 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三7,8,9(14:20~17:20) 
上課地點
博雅312 
備註
學士班高年級生若經老師同意可以授權碼加選。
限碩士班以上
總人數上限:15人 
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向來我們習慣以定住者的角度看歷史,也習慣以國家疆域為界線區分國別史。因而當疆域版圖向外擴張又向內收回時,許多「移動者」的生命歷程便在劇烈變動的歷史時空中被國別史排除在外。然而這些人的移動往往改變了移住地的社會文化樣貌,向內改變了自身認同,也影響了原生母國的文化內涵。此外,移動的過程,也涉及權力、性別、國籍、認同,以及知識與物的跨界。
本課程從移動的觀點檢視日本的殖民統治,探討日本統治勢力範圍下各種類型的移動,移動的人們所形成的社群網絡、跨界的物、技術、知識,以及其中隱藏的社會文化糾葛與權力關係。期透過人的「移動」探討殖民主義與殖民地經驗,更反思國別史的框架,窺探日本帝國空間的重層與差異,作用其中的「中心─邊陲」之價值機制,以及人群移動所交織而成的複雜網絡、文化變貌與歷史圖像。
 

課程目標
透過閱讀日本殖民統治下移動相關論著,對殖民地經驗、不同人群的處境,以及日本帝國內部存在的異質性等相關論點、議題進行討論,同時培養閱讀日文學術論著的能力。 
課程要求
每一講指定閱讀的論文與史料,由學生輪流報告,摘介內容、提出論點及評論。討論部分由所有修課同學共同參與。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另約時間 
指定閱讀
大江志乃夫等編,《近代日本と植民地5 膨張する帝国の人流》,東京:岩波書店,1993。
伊豫谷登志翁、杉原達編,《日本社会と移民》,東京:明石書店,1996。
蘭信三編著,《日本帝国をめぐる人口移動の国際社会学》,東京:不二出版,2008。
蘭信三編著,《帝国以後の人の移動——ポストコロニアリズムとグロバーリズムの交錯点》東京:勉誠出版,2013。
坂野徹編著,《帝国を調べる——植民地フィールドワークの科学史》東京:勁草書房,2016。
今西一、飯塚一幸,《帝国日本の移動と動員》大阪大学出版会,2018。
植野弘子、上水流久彥編,《帝国日本における越境.断絶.残像――人の移動》東京:風響社,2020。
植野弘子、上水流久彥編,《帝国日本における越境.断絶.残像――モノの移動》東京:風響社,2020。 
參考書目
高崎宗司,《植民地朝鮮の日本人》,東京:岩波書店,2002。
木村健二,《在朝日本人の社会史》,未来社,1989。
外村大,《在日朝鮮人社会の歴史学的研究―形成・構造・変容》,緑蔭書房,2004年。
李東勳,《在朝日本人社会の形成:植民地空間の変容と意識構造》東京:明石書店,2019。
張素玢,《未竟的殖民 日本在台移民村》,衛城,2017。
又吉盛清,《日本植民地下の台湾と沖縄》,宜野湾:沖縄あき書房,1990。 (又吉盛清著;魏廷朝譯,《日本殖民下的台灣和沖繩》,臺北:前衛,1997。)
マーク.ピーティー(Mark R. Peattie)著; 浅野豊美訳,《植民地 : 帝囯50年の興亡(The Japanese colonial empire, 1895-1945)》,東京:讀賣新聞社,1996。
小熊英二,《<日本人>の境界:沖縄.アイヌ.台湾.朝鮮植民地支配から復歸運動まで》東京:新曜社,1998。(中文版:聯經,2020)西成彦・原毅彦編,《複数の沖縄 ディアスポラから希望へ》,人文書院,2003.3。
松田良孝,《八重山の台湾人》,石垣:南山舎,2004。(中文版:行人文化實驗室,2012)。
松田良孝,《与那国台湾往来記:「国境」に暮らす人々》,沖縄:南山舎,2013。(中文版:聯經,2017)
Hiroko Matsuda, Liminality of the Japanese Empire: Border Crossings from Okinawa to Colonial Taiwan,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, 2018.
阿部純一郎,《〈移動〉と〈比較〉の日本帝国史:統治技術としての観光・博覧会.フィールドワーク》東京:新曜社,2014。
三木理史,《国境の植民地・樺太》東京:塙書房,2006。
中山大将,《亜寒帯植民地樺太の移民社会形成:周縁的ナショナル・アイデンティティと植民地イデオロギー》京都大学学術出版会,2014年。
中山大将,《国境は誰のためにある?―境界地域サハリン.樺太》東京:清水書院,2019。
鍾淑敏,《日治時期在南洋的臺灣人》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,2020。
Eiichiro Azuma, In Search of Our Frontier: Japanese America and Settler Colonialism in the Construction of Japan’s Borderless Empire,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, 2019.
蘭信三,〈満州移民研究における社会学的方法の可能性〉,《社会情報》,9:2,2000,頁573-101。
山室信一,〈殖民帝国・日本の構成と満洲国─統治様式の遷移と統治人材の周流─〉,《帝国という幻想一「大東亜共栄圏」の思想と現実》,1998,青木書店。
柳沢遊,《日本人の植民地経験―大連日本人商工業者の歴史》,青木書店,1999。
塚瀬進,《満州の日本人》,吉川弘文館,2004。
山室信一,《キメラ——満州国の肖像》中公新書,2004(中文版:八旗,2016)。
許雪姬訪問,許雪姬、鄭鳳凰、王美雪、蔡說麗紀錄,《日治時期在「滿洲」的台灣人》,台北: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,2002。
陳姃湲,〈在殖民地臺灣社會夾縫中的朝鮮人娼妓業〉,《臺灣史研究》17-3(臺北,2010.9),頁107-149。
顏杏如,〈與帝國的腳步俱進—高橋鏡子的跨界、外地經驗與國家意識〉,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,《臺大歷史學報》第52期,2013.12,頁243-294。
広瀬玲子,《帝国に生きた少女たち:京城第一公立高等女学校生の植民地経験》東京:大月書店,2019。
生田美智子編,《女たちの満州 多民族空間を生きて》大阪大学出版会,2016。
アジア遊学編集部編,《アジア遊学85 中国残留孤児の叫び 終わらない戦後》,東京:誠勉社,2006.3。
Lori Watt, When Empire Comes Home, 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, 2009.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 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9/7  課程介紹與概論 
第2週
9/14  研究史與新提問:帝國日本圈內人與物的交錯 
第3週
9/21  帝國的北端-北海道與樺太 
第4週
9/28  教師節停課 
第5週
10/5  在台日人與在朝日人 
第6週
10/12  台灣與沖繩之間 
第7週
10/19  從殖民地到日本本土 
第8週
10/26  期中考週 
第9週
11/2  殖民地之間 
第10週
11/9  殖民主義與跨界的研究調查 
第11週
11/16  移動與物、技術 
第12週
11/23  在滿洲的日本人/前往南洋群島的人們 
第13週
11/30  移動與性別 
第14週
12/7  戰爭下的人口移動 
第15週
12/14  帝國崩解後的人口移動 
第16週
12/21  期末考週